iT邦幫忙

2023 iThome 鐵人賽

DAY 24
1

有些科幻電影,會有一種學習方式,是用快速播放影片與照片的方式,讓觀看者吸收知識。可惜現實中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,就算做到了,可能也不一定能發揮用途。因為知識就只是知識,只有深刻體會到並去實踐,才能算是技能。

身在團隊,而且是比較資深或是對某領域有造詣的成員,總會希望將所有知識盡可能一口氣講述給其他成員知道,讓他們突飛猛進。但現實是,就算他們都聽了,能夠理解的不多,而理解後認為有用而去實踐的那就更少了。

在技能的學習都是如此了,對於思維成熟度、軟性技能那就更難了。就像身為 ScrumMaster,在某些情境能夠預測團隊接下來不怎麼做會怎樣,此時就算講破嘴,團隊身在當下也不一定會買單去接受。

唯有團隊開始感到痛,並意識到當下實踐的缺陷時,再去提及觀點與建議,團隊才能去改善。而這樣的時刻,就稱為學習時刻(Learning Moment),對於 ScrumMaster 或任何想要驅動變革的人來說,這就是一個機會點,要去把握。

或許有人會想說,團隊怎麼那麼愚笨,堅持要去走自己的路,而不去聽專家的意見,直到痛了才開始改變。但這其實就跟年輕人不一定會照聽老年人的經驗一樣,或許人的學習與成長都是從痛中去學習,而不痛的事情通常都不重要,這樣才能用最小成本的方式活下去。

而且如果團隊一昧地聽著專家的意見去遵循,那也可能導致團隊成為一個只會聽從別人意見的愚鈍狀態,甚至害怕自己踏出去探索、試錯,這也不會是一個敏捷軟體開發樂見的情況。

我認為學習時刻的存在是一個平衡,協助 ScrumMaster 與團隊之間成長的天秤,他可避免 ScrumMaster 自以為是的開始下指導棋,最後變成權威的領導,而懂得把握學習時刻去改變團隊的 ScrumMaster,亦可讓自身的專業,透過團隊這樣的歷程,變成團隊自己的經驗,深刻在他們的心裡。

而把握在怎樣的痛楚是合適的,能夠影響團隊,並且避免團隊像從懸崖掉落受到難以復原的傷害,這樣的尺度就是 ScrumMaster 與變革驅動者要面對課題了。


上一篇
產能、節奏與平衡
下一篇
資訊的流動:暖爐與冰箱
系列文
我想找 12 歲的費曼聊聊敏捷與軟體開發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